采取措施保障天然气供应,让今冬供暖更有“底气”。近期国内电煤供需紧张,加上北方大面积供暖逐渐开始,各地对天然气的需求大增。近日,位于西气东输新疆主要气源的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大北17井正式投产,每天有30万立方米天然气进入西气东输。
目前,塔里木油田所有天然气生产设施检修已提前完成,保障天然气产量已精准落实到19个气田550口高产气井。年底前,预计还将有37口井投产,以保证冬季用气旺季的供气。中国长庆油田不断优化冬季高峰天然气产、储、运、销全产业链。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46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20多亿立方米。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连续钻探出高产工业气井。四川盆地气田,并已探明两口日产百万立方米的气井。据估计,西南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总资源量为1000万吨。在冬季供应保障期间,气田公司将达到188.5亿立方米,天然气日产量将达到1.09亿立方米。
中国石化全力做好普光、元坝、涪陵、大牛地等主力气田的综合调整和精细管理,保持自产气稳产高产,计划供应13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中国石化计划在今冬明春供暖季向市场供应270亿立方米天然气。
在陆上油气田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中国海上主要油气产区也克服各种不利条件,确保天然气供应。据估计,今冬明春将有近7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在海上供应。
今年6月,中国首个自营规模达1000亿立方米的超深水气田——深海1号投产,设计高峰年产量超过30亿立方米。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现场作业团队正在不断完善工艺流程,促进气田产量持续增加。
在“深海1号”气田下游,珠海高栏终端新增压缩机将于11月中旬安装完毕,届时将具备2500万立方米/日的天然气外输能力。中海油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一个万亿立方米的海上大气区。通过对约200口海上气井的挖潜和加强精细化管理,气田日产气量提高了18%。来自海上的天然气将通过海底天然气管网和智能配气系统源源不断地注入全国天然气管网。
目前,中海油中国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渤海油田全力以赴挖掘增供潜力。提前规划南海东部油田,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需求;南海油田调整优化台风后海上气田恢复方案,最大限度保证天然气稳定供应。今冬明春,中国海上天然气供应量将近70亿立方米。
储气库作为天然气粮仓,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基础设施,也是调峰保供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各大储气库提前完成注气任务,全力保障重点省市天然气供应。
10月21日,西南最大储气库——索库吉储气库库存42.4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正式进入注采转换期。按照“能产尽产”的原则,初期日产气可达2855万立方米。
中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储气库,——全国管网文23储气库,完成了22.15亿立方米的年度注气任务
中贵天然气管道是“川气出川”的重要通道。最近通过传输技术的优化,从北向南单一流程调整为川渝同步进气。北方供暖气可保,南方滇黔桂供气可保,有效提高了管道供气辐射范围和区域管网供气保障能力。
随着粤东LNG外输管道等新管道的投产,国家管网集团下属的4.9万公里天然气管道年管道输送能力将达到2680亿立方米,今冬明春总供气能力将超过11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