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利用早期发展历程篇

admin 2022-10-26 行业新闻 749 0

2015年,由国家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国家光热联盟)发起设立了“光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这一关于光热利用早期发展的篇章。旨在表彰为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鼓励更多太阳能热利用从业者和爱好者积极进取。他们将以忘我拼搏的科技创新精神为榜样,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大力推动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蓬勃发展。全国光热联盟借此奖项向老一辈专家学者致敬,让从业者感受到精神力量,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光热利用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全国太阳能热利用联盟希望以《秉前辈精神基业,励后人风卷创新大潮》的标题记录太阳能热利用的早期发展过程和太阳能热利用科技杰出贡献奖的评选.

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飙升,让全世界都觉得石油等化石能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必须寻找替代的新能源。根据《风能》杂志刊登的《胡:愿新能源不断发展》一文,1974年8月30日是中国太阳能发展史上应该被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一天,周恩来总理在病房里给中央特殊技术办公室打9,询问太阳能的应用情况。中央专项办公室把周总理的9内容录了下来,大意是:“请你和中国科学院写一份关于太阳能利用的详细材料,包括目前的情况,如卫星上用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应用成果,报纸上发表的太阳能炊具,未来的前景,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计划和安排等。这样更详细。请向陶鲁家同志(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政委)报告,并通知有关单位协同工作。”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于1975年成立了全国太阳能协调小组,组织许多有关部门共同规划如何发展太阳能。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科技处(以下简称科技处),办公室副主任王泽同志负责协调小组的工作。当时国家科委、科协、科学院“合并”为一个单位。太阳能协调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并从有关部门借用人员,包括在苏联研究太阳能的包公同志。科技处将掌握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并积极准备1975年在河南安阳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太阳能利用经验交流会议。会上讨论出了《全国太阳能科技发展十年规划(19751985年)》。该计划直接上报国务院,并经国务院批准下发到全国各地和各部门。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国太阳能科技发展十年规划(1975-1985年)》没有立即实施。据胡先生回忆,虽然暂时搁浅了,幸好周总理亲自对新能源作了指示,所以全国太阳能协调小组没有撤。新能源的工作在困难中起步,仍然坚持以“十年计划”为突破口。通过向国家计委申请发展资金,我们终于拿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在“第一次全国太阳能利用经验交流会议”之后,一些有远见的科技人员加入了太阳能事业。一些大学和研究所成立了太阳能研究小组和实验室,一些地方开始成立太阳能研究所,积极研究和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制冰机、太阳能蒸馏器和太阳能炊具等技术和产品;和

1979年2月初,应联合国邀请,国家科学部委派清华大学教授王步轩(获全国光热联盟“中国太阳能科技终身成就奖”,于2019年8月31日在京逝世,享年98岁)和胡(时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赴日本东京出席国际太阳能大会,可视为中国第一个新能源代表团。会上,中国与国际太阳能学会建立了联系,得知国际太阳能年会将于1979年5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

1979年5月,中国科技代表团访美,参观美国新能源研究机构和产业,并出席在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太阳能年会。这次访美为中国太阳能学会的成立和加入国际太阳能学会奠定了基础。

1979年8月,北京市计委、市革委会财贸办、市科委共同决定成立北京太阳能研究所(简称北台所),同年10月成立,包公任所长。

1979年9月,中国太阳能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前身)在Xi安成立,王步轩院士担任首任理事长;同时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太阳能利用经验交流会议。

1984年3月,《太阳能》提出,解决缺柴地区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的燃料问题,对保护林草植被十分重要。一些以木材为能源的企业,必须严格控制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和风能,推广以煤代柴和节柴灶等。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六五”(1981-1985年)期间,我国农村太阳灶从1979年的8台增加到1985年的1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到50万平方米,太阳房发展到8万平方米;太阳能干燥机的数量已经增长到53个,覆盖面积超过90平方米。

1986年5月,国家标准86424-86 《太阳能学报》发布(1987年4月实施,后被8/T  6424-1997替代)。该国家标准作为全国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控制产品质量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对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6年9月,农牧渔业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农村太阳灶鉴定会交流。在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和北太平洋所的组织下,来自全国617家单位的250多名代表参加了评选会交流。共有129台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29台太阳能炊具参加了评估。该活动对我国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技术进步、产业建设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87年5月,我国从加拿大引进的铜铝复合太阳能吸热板生产线在北太平洋研究所开工,使我国平板集热器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2年8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根据具体国情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指示》,明确提出“逐步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太阳能热利用早期发展历程篇

199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平板型太阳集热器产品技术条件》,进一步强调“可持续能源生产和消费”,明确了太阳能的重点发展项目。

1995年1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995-2010年)号文件,指出要扩大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重点是推广应用节能太阳能建筑,解决太阳能的利用问题

2003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总产值达120亿元,太阳能集热器运行面积5000万平方米,节煤数千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煤粉约8万吨。

2005年2月,《中国21世纪议程》,2006年1月1日生效。它为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2年,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产量和拥有量分别达到6390万平方米和2.577亿平方米,约占世界总量的80%和60%。

在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投身于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先行者。他们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扫描加好友

扫描加好友

扫描加好友

扫描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