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玻璃的发展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玻璃的发展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玻璃的发展史是什么样的?
关于这个问题,玻璃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当时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已经开始制作玻璃珠和玻璃器皿。在古罗马时期,玻璃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艺品。
中世纪时期,威尼斯成为了玻璃制作的中心,他们发明了玻璃吹制技术,使得玻璃制作更加精细和多样化。在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玻璃镜子和望远镜,这些发明使得玻璃工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玻璃的种类和用途也不断增加。19世纪末,法国人发明了钢化玻璃,使得玻璃的强度和耐用性大大提高。20世纪后期,玻璃纤维和玻璃陶瓷等新型材料的发明,为现代建筑、交通工具和电子产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总的来说,玻璃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9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
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南玻发展史?
原名“中国南方玻璃有限公司”的南玻1984年在深圳蛇口创立。创立伊始,南玻仅是一个中外合作的临时性公司,主要使命是服务广东浮法玻璃有限公司(GFG)的建设。彼时,39岁的曾南时任代理总经理。
当GFG建成后,南玻被股东们要求注销。曾南不甘心,说服股东将公司保了下来。再次启程的南玻只有七八名员工,在一间临时办公室。但曾南和他的小伙伴都格外珍惜这个机会。
起初,南玻只是从事以玻璃为主的进出口贸易,一段时间后,曾南不甘心只做卖玻璃的“玻璃佬”,决定从贸易转型为工业生产。
业务终于有了起色。1992年,南玻上市于深交所;1996年,其成功建造了自己的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并在1998年首次生产出了1.1毫米的超薄浮法玻璃,这也是中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南玻A也在曾南的带领下,由注册时的125万元,发展到了300多亿元的市值。
但南玻集团存在着股权分散的弊端并一直未得到改善,管理层持有的股份少之又少,这也为后来的“野蛮人”趁虚而入埋下了伏笔。
2014年12月起,“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持续买入南玻A股股票,次年4月首度举牌,晋升为第一大股东。次年,“宝能系”通过旗下前海人寿、钜盛华、承泰集团三家公司持有南玻A股、B股,合计占总股本25.72%。
也就是说,持股已逾25%的第一大股东“宝能系”,在推选自家代表陈琳成为“代理董事长”后,实质上已成为南玻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曾南曾在讲稿中写道,“2015年上半年‘宝能系’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正式向其提出要求:撤换公司财务总监、由前海人寿派人任职。”但这一要求被曾南婉言拒绝。2016年11月,原有班子中董事长曾南、首席执行官等核心高管统统离职,独立董事也已辞别。
经历多番明争暗斗,“宝能系”彻底接管南玻变成了事实。在南玻工作超过30年,彼时71岁的曾南仅持有公司0.2%的股份。尚在病中休假的曾南最后说道:“我退了(董事长)以后,永远不会再给什么人打工了,多高的职务也不干,我该休息了。”
1950年代初,当时中国南方玻璃公司成立于广东省佛山市。创立初期,该公司主要从事玻璃瓶的生产。在成立几年后,南方玻璃公司开始扩大业务范围,进入玻璃钢、玻璃纤维等领域。
1978年,公司更名为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玻),并于198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此后,南玻开始进一步扩张其业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玻璃创新型综合企业之一。
在发展过程中,南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1992年,南玻首次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打破了中国玻璃行业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1996年,南玻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进口玻璃钢箱式冷却塔,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空白。此外,南玻还投资建设了多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南玻的业务涵盖了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玻璃容器、玻璃制品、特种玻璃等领域,产品包括建筑玻璃、汽车玻璃、光纤等。南玻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全球各地。
到目前为止,南玻已经成为了中国玻璃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未来,南玻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发展,推动玻璃行业的进步和提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玻璃的发展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玻璃的发展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