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电视以线下销售为主
图/文 羊城晚报记者 黄启兵
放量:4K电视占据三成
“现在几乎都是4K为主的型号了,尤其是旗舰机型,不是4K根本拿不出手。”广百电器天河店某品牌彩电销售员向记者如此表示。而在一年前,4K电视还只是卖场中的亮色产品;更早的2013年4K电视推广初期,相关型号彩电的价格更是随随便便就高达万元。
从市场调查公司传出来的数据也显示,近一年的发展,4K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的月度监测系统报告,上半年4K产品零售量渗透率达到28.2%,48英寸及以上大屏占比达到42.8%。而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大会上,苏宁方面联手多家主流彩电厂家,开出了350亿的采购大单,其中智能机占比达90%、4K超高清产品占比超过70%。商家集中采购增多,还将提升4K电视的市场份额。
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大力推广4K电视,这是量产之后的4K电视价格迅速下滑的主因。不过,尽管整体均价下跌,但有的高端型号价格仍然不低,尤其是65-84英寸大尺寸高端型号4K电视,价格仍然要两三万元。
当心:“假4K”混迹于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K电视作为主流型号,实体卖场的销售规模比线上更好。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透露,据统计4K产品的线上销售额只有线下的5%;55英寸以上中高端产品,线上销售占比仅为24%。这显示出,消费者在选择4K电视的时候,更愿意到实体卖场亲身感受4K画质,以至于最终实现购买。
由于4K的火爆,市场上出现了未能达到4K标准的“假4K”型号,实则为3K级别产品,在成本上,会比标准4K产品低15%左右。“王婆卖瓜”的厂家,普遍会巧舌如簧地说自己用的是“真4K”,实际可能存在忽悠的情况。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的确有“花了高价买便宜货”的感觉。按照显示技术国际标准,电视机屏幕分辨率必须达到3840×2160,像素为1080P全高清分辨率的4倍,才叫超高清或者UHD。
最近实体卖场与电商“暑促”到来,4K电视价格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动向:在卖场的暑促活动中,国产品牌55英寸“4K+3D”电视的价格打出了3999元的超低价,而价格相对较高的合资品牌55英寸4K电视已经滑落到5999元。而在一年多前,同档次的4K电视价格,还在6000-10000元区间徘徊。小米公司在近日趁势发布了小米电视2S,48英寸普通版价格仅为2999元,配置稍高的影院版定价为3999元,整体价格甚至比4K电视的市场均价更低。
经过了市场连续两年的大面积普及之后,已经实现量产的4K电视,在价格上已经明显呈现“平民化”趋势。
最近一两年来,“智能家电”以及更广泛的“智能家居”成为热门的关键词。尤其是空调、冰箱、洗衣机以及小家电等家电产品,能够与手机连接、实现联网操控等功能,就往往冠以“智能”的标志。近期,可以识别粤语等方言的声控洗衣机跃入用户的关注视野中,而智能家居甚至可以扩展到:电灯能够根据人的活动状况开闭、插头插座自动控制电源开关、窗帘的智能化开闭,等等。
“智能家居”在展开了一幅未来生活大画卷的同时,却也难掩一些尴尬:有的智能化功能看似很时尚,但真正用起来其实是很“鸡肋”的功能;有的功能听起来不错,但用户已经形成习惯的行为很难改过来,造成“智能”有名无实;有的功能只限于某一品牌产品,而未能普及推广到其它家电产品中通用……这就带来了不小的疑问:打着“智能”的旗号,智能的用处却不够大,是不是为了市场销售而制造“噱头”呢?
你的家居产品真的需要这么智能吗?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启兵
1、“声控”真有那么管用?
在所有堪称“智能”的功能里,“声控”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操作。洗衣机市场最近就出现了声控操作的洗衣机。洗衣机非常“听话”地接受了主人的语音命令,比如主人发出“给我洗衣服”等指令,洗衣机就能根据指令,完成洗衣程序。由此,可以通过手机等方式,实现远程操控洗衣机的功能。据说,这样的洗衣机不仅能用普通话与用户沟通,还支持粤语、湖南话、河南话、安徽话、东北话、陕西话等多种方言。
实际上,早先在智能电视当中就出现了声控换台等操控手段,热水器、空调只要搭载相关模块,同样也能够实现类似操作。
难点:“声控”操作应用不够多
类似的“声控”显得非常新潮,而反观较早实现“声控”功能的手机,其实“声控”一直被认为是手机的“鸡肋”功能之一。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更多人是拿着微信发出语音对话信息,而不是指令信息。由此推广到其它正在走向智能的家电类产品,恐怕还真不算好用。
而且,“声控”功能最大的问题,目前还是存在着识别率低的情况。语音指令往往识别语音比较容易,但不同语境下的语义恐怕还是有点困难,而真要进一步实现人机对话式的语音操控,难度就更大了。
2、全线“智能”一统天下?
对于很多用户而言,现在买一台家电可能是“智能”的,但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是只用一个品牌的所有电子产品。如果需要全部通用,都需要安装统一的智能模块;对于老的机型而言,加装智能模块显得更为麻烦一些。
目前,创维、海信、海尔、格兰仕等几乎每一家品牌都在树立自己的系统,但各家之间没有通行的标准,恐怕就很难将所有家电统筹到一个整体。
难点:不同产品智能化程度不一
目前,可以联网的智能电视在智能化方面处于领先,但主要限于联网收看内容。其它家电产品智能化程度参差不齐。互联网大数据公司奥维咨询(AVC)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冰箱的销量渗透率仅为0.2%,远低于洗衣机和空调,更没法与智能电视相比,冰箱智能化推进缓慢。
不光是这四大家电,已经走出智能化第一步的热水器以及部分小家电等,智能化水平也相去甚远。再集成为智能家居,恐怕跨越的门槛不低。
3、家居越来越聪明?
几乎所有的家电品牌都在打造“智慧家居系统”,包括小米等互联网公司在内,也在打造成套系列的智能家居产品。目前,人机交互是家居的热点,家电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它能收集用户使用习惯的大数据,再通过后台大数据交互等功能,及时反馈家电实时信息。
除了家电产品之外,一些智能家居套装能够智能感应家中设备与人体的联系,做出自动的反应:夜晚醒来的时候,可以自动点亮小夜灯;阳光暴晒的时候,自动关闭窗帘,或者清晨主人醒来的时候,自动打开窗帘;家中的各种情况,可以发送通知到远程手机等等。
难点:设置略显繁琐用户不太习惯
种种智能家居的设想是非常美好的,但真有消费者反映家里设置各种装备,还不太习惯,尤其是年长的消费者更不容易接受。同时,智能家居需要解决安装繁琐的问题,布线尽量要简单,更多的无线设置也要更便捷。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消费者真要形成比较完备的状况,恐怕只有用更多的时间来解决。